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if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ife.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y 10, 2010

母亲节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那也是我们家很少庆祝的节日,母亲认为那是外国人的玩意儿,因为她一点都不洋化,可是她却在我很小的时候灌输了我满脑子的洋鬼子思想。那时她为我雇英文老师,让我看英文小说长大,闲空时我伊伊啊啊和别人说不咸不淡的英语,所以我常认为我的过去是上帝给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现在如果我问她为什么会那样栽培我,相信她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母亲节让我回想起这些日子以来和母亲的关系,淡淡的欢笑,默默的眼泪,更多的无奈,我们就像两根平行线,互相陪伴也互不干涉的走向未来。

记得在我九岁的时候,妈妈就将我寄放在外婆家,那时外婆的屋子离学校很近,方便我步行上课。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发现我们家附近常常有一个在附近工作的陌生人盯着我,在我上课的时间就坐在我们屋子的后巷。我也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她怀疑别人打算要拐带她的女儿,因此我就莫名其妙的暂住在外婆家,直到周末才回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我懂事以来,印象中我很少和妈妈沟通,尤其是在九岁过后。我们的话题不外乎环绕在吃饭、帮忙做家务、冲凉、睡觉。她的烦恼是我探索不到的地带,而我的心事只有我和我的好朋友知道。

小学的日子就那样混混沌沌的渡过。当时妈妈最大的懊恼应该就是她和奶奶的关系,奶奶住在我们家,而婆媳的纠纷也由此展开。由于身边的人加入太多无聊的见解,姑妈姑丈表哥表姐,我的童年穿插着这样的漩涡一起流入东海。回想起来,这件事情对我正面的影响就是我答应自己要发奋图强,奶奶重男轻女,外婆视我如掌上明珠,当时小小的心灵无法消化这两极化的对待,我以为报答母亲唯一的方式就是要证明给世界知道她生女儿是没有坏的。

中学奶奶去世,我们和爸爸的姐妹减少来往。家里少了是非,多了一份平静。偶尔逢年过节大家才互相拜访,说说客套话。时至今日我们的关系也只是蜻蜓点水,但是也许不快乐的记忆逐渐模糊,长大后我面对他们竟然多了一份亲切感,而母亲却依然无法释怀。她的倔强和坚持化成悲愤的源头,久久挥之不去。

多少名人宣称女人的坚强可以震撼世界,我的母亲绝对符合以上标准。在我大学毕业,她做了两次手术,我徘徊在冰冷的手术房外,不时望着由房内推出来的病人,看见她时,我摸着她的脸握着她的手,仿佛只有病痛可以让我们如此靠近。医生拿着一个铁罐子,让我检查割出来的东西,软绵棉曾经附有生命的皮肉就那样一动也不动的躺在罐子里。我的震撼非同小可,生命如果有永恒,它就不应该是附在肉体上的。我的泪混和着罐子内的血,一拼被送去化验。

多少个母亲节过去,我的母亲还是坚强的活了下来。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转动,多少个国家失去多少的百姓,当我回家面对母亲,我们的话题还是吃饭、帮忙做家务、冲凉和睡觉。那样单纯的沟通纵然没有思想上的激荡,但也让我学习凡事以简单的心态去看待。

在此谨以莫文蔚“外面的世界”送给我的母亲。也许我就象那在外漂泊的孩子,寻找自己精彩的世界,而她就是那守候我的归期的人,没有一丝埋怨。妈,母亲节快乐!

Tuesday, April 13, 2010

JAZZ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JAZZ的,应该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有一个新年我在古晋度过,当时参加朋友带我去的party,party在古晋市内的酒吧街。那是一个私人派对,被邀请出席的好像都是某某某某somebody之类的。派对其实一点都不好玩,会中认识了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美国佬,他陪我说了很多话。接近午夜12点,外面燃起了烟花,我冲出去欣赏古晋夜空的霎那光华。

同一年的圣诞,我也买了一片JAZZ的圣诞歌,那张CD我听了一年,直到被卡在车子的CD盘内。那一段日子,每当JAZZ的音乐奏起,我就想到古晋,还有那儿莫名其妙的人与事。回想起来,原来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属于他的主题曲。而那段日子的主题曲就是JAZZ,如此而已。

现在我还是听JAZZ,只是感觉已经不一样了。我喜欢它的慵懒妩媚、低吟沉重,一种直入心扉的感觉。蓝蓝的调子,蓝蓝的天,静静的感觉真好,连说话都会变得很温柔。Hmm... Let's JAZZ

Monday, April 12, 2010

Easter


我觉得上帝很爱我,虽然常常我不能了解他的心意,但是更多时候当我明白了之后,才发现他的美意本是如此。

今年的复活节,我正式转会了,由牧养我10年的卫理公会来到蒲种的长老会。以前的教会是我人生的摇篮,我在那里诞生受洗,接受幼儿教育,然后战战兢兢的学习服事。十年后的今天,我来到现在的教会,仿若进入中学,许多的“为什么”都开始有了答案。如果时间可以从来,相信我也会选择同样的道路。没有前面的10年,就没有现在的我。一切的叛逆随性,只为了今天的成长和懂事。前面的道路虽然漫长,但那将是信仰道路的另一个里程碑。

谢谢身边所有陪伴我长大的基督徒朋友。有一天我无意翻开圣经,明白神要我们团契,过小组生活,这样的操练让我明白他日在天家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来生活。将自己毫无保留的敞开,让别人明白体谅甚至宽恕自己,对我而言并非易事。或许我行我素的日子也该告一个段落了,2010的复活节让我真正体会重生的意义。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新年

一月到现在,金宝和吉隆坡的太阳还是那么猛烈。这个新年,每天象个蒸炉似的,我在家乡差些被活活蒸熟。热情的天,热情的人,新年的心情就象沸腾的短讯,在除夕夜灿烂的绽放。

今年除了见到很久不见的朋友,还拜访了小学的班主任。大家虽然 N 年没见,但是聊起来又恢复了以前的感觉,“记得当时年纪小”。。。统计下来,这个虎年我分批见了八个组合,有妈妈那side的,爸爸那side的,金宝同学的,老师的,培元senior的,CFP的,旧同事的,现在同事的。遗漏的有大学的 house mate,还有MBA的同学。算起来,似乎在新年还是见家乡的朋友比较多。本来还想要留在吉隆坡过年,因为有人和我约好要一起去看七套贺岁片。母亲说在那里过年都没有关系,反正我们家也不太传统。幸好有回家,回家的感觉真好!!


谢谢 Shirley,借她的相片在此留念 !!我们来年再聚。

Sunday, November 22, 2009

2012



11月16日530PM我在KLCC看2012,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活到今天还没试过一个人看电影,而2012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看的。当时由5PM到8PM我有三个小时的空档,本来想要去shopping或lebak的,所以就到了KLCC。后来突发奇想,就跑到电影院看有没有2012的戏票,结果就这样跑进去了。


一个人看戏感觉很特别,因为不需要理会身边的人,眼睛和脑袋就只埋在电影里。虽然听说它不怎么样,但娱乐效果不失一流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思想,如果是末日,你有什么事情要办?因此能够知道那一天是End Day,也是另一种幸运。电影中的亲情味道较浓,穿插起来也不叫人太失望。


2012 让人想起挪亚方舟的历史,或许我们已经适应大地变海洋的惊吓,但是自从挪亚的年代,上帝就承诺我们,以后都不会以洪水灭世,每次大雨过後,天上所出现的彩虹,就是这个承诺的记号了。所以末日到来,应该也是耶稣再来的时候。经上记载,没有人正式知道人子几时再来,但是届时会有许多假先知迷惑人。


谢谢2012提醒我那日子近了。今晚我一口气看过启示录,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少,要做的太多。求神怜悯!

Sunday, November 1, 2009

头发的记忆

整理旧照片时,发现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的头发真的是越剪越短了。后来想想,这样的壮举原来是一次在昆明旅行时勇敢做的改变。

我电脑收藏的最直的头发应该就是这款了。









更多时候,我留的都是卷发 。因为很早以前到理发院时,每个理发师都说我的头发太少太细,没有strength,没有body,一定要烫才好看。从此之后,什么 digital perm,body perm,hot perm,ice perm 都有我的份。烫发其实很麻烦,因为醒来後,如果没用 hair cream hair gel hair oil 休想能出门。而且,每天出门的 look 大致上都不一样,因为自己gel 头发的 standard 永远不同,有时好看,有时难看,生气起来,索性将它绑起来。

2007 到昆明,抵达机场时, 还是这种长长的卷发。但是在旅途最後的两天,我和同事竟然心血来潮,到酒店的 Saloon 来个大理发。结果,我就被变成下面这样的 Look ,而她呢。。。名副其实剪得一个很 IN的东姑妆,好象不太潮流,但其实也是相当有型的。



回到马来西亚,发型师就帮我修剪成这个样子了。那可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脱离平妆的发型,短卷发就是这样被她发明出来的。
没有多少个月,又恢复了这个半长不短的模样,染色之後,又是一个新的妆了!


还是喜欢卷的短发,所以后来就做成上面卷,下面直的样子。这发型很难整理,搞不好,会变 Auntie look 的。现在想起来也佩服自己的勇气。



今年年头,修剪一下,卷发又变直短发了。




 后来又在上两个月烫回去,再染色。觉得自己很无聊!




这个月剪掉卷卷的圈,该是 So Far 最短的发型了。告别了长发之後,头发越剪越短, 不晓得是潮流还是心情,我们的喜好都改变了。 也许,头发就象岁月,一去不回头。原来“改变”果然是唯一的“不变”。Goodbye my long hair !!

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潮语

潮语,顾名思意,就是“潮流语言”。潮语,应该是粤语的词汇。因为我是在 One FM 听回来的,当时主持人在讲粤语。

主持人说,“今天让我们来学一个潮语,我们要学的是「升 LE 』。”升 LE??我摸不着头绪。Hmm....这个“升 LE ”是用粤语来说的。拼音为“xing le"。哇啦。。。一个中文字,配合一个英文字。“升”有“升级”的意思,但“LE”呢?就是“level”,即“级数”。所以“升 LE”两个字合起来,就成了现代版的“提升了level”的意思。


比如,听说你“升LE”了(升级、promote〕,恭喜恭喜!我刚刚勇闯三关(computer game也〕,“升LE”了。有趣有趣,“升LE”,名副其实提升了我的语言功力,好一个“升LE”!!

Friday, October 16, 2009

婚礼一二

十月十日双十节,我出席了两场婚礼。一场是在教会,另一场则在一间私人洋楼内举行。这两个婚礼给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适逢华人农历八九月,最近的婚宴可以说是极度频密。有时一个星期一两个朋友结婚,不然至少两个星期也会有一对新人是认识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婚礼都很摩登。比如最近流行 Garden Wedding,一些朋友也会选择在酒店的 Pool side 或是一些大洋房举行别开生面的结婚 Party,让出席的朋友可以轻轻松松随意交谈。我的同事就是选择了八打灵的一间洋房来举行他们的喜宴。青草蓝天,加上几个人工水井,环境气氛相当写意。看,大家笑得多灿烂!



另一场婚礼在教堂进行。我们感到很荣幸因为有份参与布置和招待,同时还献唱一首祝福的歌曲。布置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虽然我只是帮忙了一晚。记得牧师说这是这间教会第一次举办的婚礼,大家都感到异常兴奋。在几个小时内,眼见一间小小的教会被布置得如此诗情花意,坦白说我真心佩服负责设计的佩芬和有光,让我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为打从离开学校後,就很少有这种 DIY 的体会了。当天所有的饰物,由我们的手花到天花板的心型吊饰,都是他们自己的创作,棒也!最 down to earth 的设计,最真的祝福。更难得的是大家能将超难唱的男女合唱“永不分离”唱好。我练习了五次,其他人或许练更多,不简单。本来做了录影的,但是不晓得如何放在这里,所以就无法分享了。



Tuesday, October 6, 2009

花好月圆

今年,我没有庆祝中秋,月饼也没吃几片。相反的,我们去参加一个老友的婚礼。花好月圆,结婚佳期。我的朋友老远的由上海回来,和她的意大利男友在马来西亚注册结婚。


那是一个小小的聚餐仪式,出席的都是至亲,还有我们这三个朋友。
婚礼在 Cyberjaya Cyberview Lodge 的一个Bistro 内,鸟语花香,景色优美。





晚餐前有一个交换戒子的仪式。证婚人由土耳其转转折折,乘搭了26小时的飞机前来。司仪也是新人在上海的朋友。


 
  
 
交换戒子仪式开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就幸福快乐的在一起。朋友,祝福你!